使节在唐朝

网络 2024-03-09 16:35:48 -
使节在唐朝
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使节在唐朝的一些知识点,和唐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
  2. 唐朝出使西域的使者
  3. 请列举出唐朝对外交流的三个事件

[One]、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

〖One〗、特点:(1)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,且有连续性。(2)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,有使节往来、留学生、技术交流、贸易交流、宗教往来、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。(3)领域全面,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,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。(4)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影响巨大,促进了东亚、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,形成了中华文化圈,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,影响具有双向性。

〖Two〗、唐代对外交往的特色就是开放,包容的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顶端的优越感,大唐的时尚就是周边国家的时尚,无论是日本还是新罗,或是林邑,崇尚和流行的无不是唐文化和时尚。

[Two]、唐朝出使西域的使者

〖One〗、王玄策:媲美玄奘的中印文明使者

〖Two〗、王玄策,生于河南洛阳,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官员,不过官职不高,还做过微末的县令,之后才做了右卫率府长史。王玄策

〖Three〗、王玄策,生卒年不详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唐朝官员、外交家,数次出使印度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,后升任朝散大夫。

〖Four〗、贞观十五年(641年)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,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,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(印度)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,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,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,派军队劫掠使团。王玄策调吐蕃兵、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。显庆二年(657年),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。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,还曾前往摩诃菩提寺参拜。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,他虽记录有《中天竺行记》一书,惟完本早已失却,只余下《法苑珠林》、《解迦方志》等散逸残篇。

〖Five〗、之所以将他和玄奘大师放在一起比较,是因为他也曾远渡印度,而且多达三次,在大唐和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,他的功绩,决不低于玄奘大师。

[Three]、请列举出唐朝对外交流的三个事件

〖One〗、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,贞观五年(631年),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“遣唐使”,到开成三年(838年)止,共派出遣唐使12次。遣唐使团组织完备。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,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,对日本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〖Two〗、鉴真,复姓淳于,扬州人,中国唐朝僧人,律宗南山宗传人,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,鉴真六次东渡,历尽艰辛,终于在天宝十三年(754年)携同弟子到达日本,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。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,而且把佛寺建筑、雕塑、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,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。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,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。

〖Three〗、玄奘是唐代高僧、旅行家、翻译家。俗名陈袆。贞观元年,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,前后停留19年。玄奘在印度期间,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,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,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。贞观十九年(645年),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。贞观二十年,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《大唐西域记》,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,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。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、1335卷,并受命酱《老子》翻译成梵文,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关于使节在唐朝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• 上一篇: 元朝打唐朝
  • 下一篇: 佟丽娅唐朝